新闻动态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河南省纪委案件通报

      发布时间:2009-02-17  来源:   点击:


      案例一:河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违纪违法案

        最近,省纪委严肃查处了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根据张海钦的违纪违法事实,经省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省委批准,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鉴于其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案件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张海钦,男,19492月出生。19705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商丘行署副专员、商丘市委副书记,省政府体改办主任,周口市市长,省水利厅厅长等职。经查,自1994年至20078月,张海钦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贿赂计人民币639.3万元、美金9.8万元;接受礼金161.9万元;家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572.6万元、美金7.8万元及港币1.04万元。道德作风败坏,长期与三名女性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张海钦案件有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违法违纪时间跨度长。从调查情况看,张海钦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主要发生在1994年他任商丘行署副专员之后,至20078月案发,在长达14年时间内,张海钦工作地点变化,工作岗位调整,职务升迁,但他走到哪里,收到哪里,收受贿赂违法违纪行为始终没有停止过。二是涉及人员众多。经查实,向张海钦行贿的有123人、送礼的有67人。其中一些人,也身在重要领导岗位。三是集中在干部提拔任用、工作安排和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方面。向张海钦行贿送礼的人员,主要是他的下属和管理对象。在张海钦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一些单位,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几乎都向张海钦行过贿、送过礼,能够独善其身的人很少。在张海钦收受的贿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包工头送给他的“辛苦费”。四是通过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受贿收礼问题突出。多年以来,逢年过节、张海钦父母及本人生病住院期间,其家庭成员大肆收受钱物。对此,张海钦听之任之。
        二、案件原因剖析
        (一)放弃世界观改造。世界观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人生的价值是为人民多做贡献还是为个人谋取利益,权力是谁给的?应当为谁服务?这些基本问题,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张海钦走上领导岗位后,政治理论书籍读的少了,而且逐渐表面化。他错误地认为,强调政治是“左”的影响,是虚的一套。在“三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始终处于应付状态。对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要求和一些具体规定置若罔闻。每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他也只是应付,从不触及实际问题。张海钦一步步跌向犯罪深渊决不是偶然,这是他放弃世界观改造、放松对自己要求的必然结果。
        (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迷失政治方向。张海钦参加工作39年,客观地说,也为党为人民做了一些工作,一度是省内有点影响的改革人物,并喜欢以改革者自居。但随着地位的升高、权力的增大,他滑向违法犯罪泥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张海钦错误地认为,几十年从最基层一步步走过来,每一步都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把同志们共同的工作成果、把集体的荣誉、把组织上的培养统统当作自己的政绩。1998年初,张海钦从商丘调到省直机关任职,这本来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但他却认为,“自己对商丘做了那么大贡献,出那么大力,却没有受到重用,真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拼命工作不如和方方面面搞好关系”。张海钦对西方的价值观、西方民主政治的消极部分如饥似渴,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一些消极东西不加选择地一概接受。他不但在自己掌权的地方、部门推行一些带有错误倾向的改革试验,还借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任兼职教授之机,在这些地方宣扬一些带有错误政治倾向的观点。政治方向的迷失必然带来行为的偏离,最后发展到经济上贪婪、作风上腐化。
        (三)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张海钦把有利于权力公开透明行使的程序看作低效率,把违背程序的个人拍板当作敢负责、有魄力,在社会上造成了“张海钦说话算数”的印象。他习惯于大包大揽,随意表态。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的个人领导风格,在班子内部形成了个人说了算的局面,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堵塞了其他领导成员的言路,使得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成为一纸空文。张海钦的这种作风,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得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主动和他拉近关系。商丘某建设置业公司总经理张某、周口市地产开发商范某、承揽水利工程的姜某、张某等,正是利用了张海钦这一特点,投其所好,大肆吹捧,利用张海钦手中的权力钻工程招投标的空子,坑害国家和人民,花小钱挣大钱,张海钦本人也甘愿受人驱使,利用手中的权力收受不义之财,不但毁了自己,更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开、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在社会上造成官商勾结的恶劣影响,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四)工程建设领域监管存在漏洞。1995年,原商丘地委、行署办公楼搬迁置换,有数家公司竞争,有的公司提出的条件十分优惠。在地委会上,有的同志对商丘某建设置业公司提出的条件和该公司的资信及施工能力提出明确异议,但素以改革派自居的张海钦“力排众议”,将工程完全交付该公司承建。建设置业公司通过倒卖置换土地、更改施工图纸等手段,非法获利数千万元,公司经理张某先后向张海钦行贿78万元。张海钦在周口市和省水利厅任职期间,经常通过当面交代、写条子、打招呼等方法,为一些个体老板承揽工程、协调资金、催要工程款等等,可谓不遗余力。工程建设领域监管形同虚设使不法分子利用张的权力钻了空子,在张海钦违法违纪所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贿金。
        (五)封建思想严重、生活作风败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张海钦违法犯罪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张海钦自己交待,他的人生悲剧是20年前任新郑县委书记就埋下的,是从认识王某开始的。那时随着新郑县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知名度提高、全国各地参观人数的增多、新闻媒体的不断报道,张海钦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这些荣誉面前,他自己飘飘然起来,不良素质不断显现,最后发展到与女干部王某发生不正当关系。生活作风的腐化必然导致行为的扭曲变形,张海钦先后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王某晋升创造条件,并且开始大肆接受礼金、收受贿赂。1993年张海钦到商丘地区工作后,恶习不改,先后又和陈姓姐妹二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并生育一子,数次利用手中的权力,为陈家多人找工作、谋钱财,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起码的道德标准。
        三、几点启示
        张海钦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长期位居重要领导岗位,本应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却利用手中权力,疯狂敛财,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张海钦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改革开放的考验面前展示共产党人的光荣本色。
        (一)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大量事实表明,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是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思想道德出了问题。张海钦案件警示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加强明辨是非、明辨黑白、明辨美丑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定正确的思想信念。党员干部绝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世界观的改造。放弃世界观的改造,就有被腐蚀的危险。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政策法纪的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真正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励,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努力方向。张海钦案件警醒我们,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政绩观错了,仅仅考虑个人私利,不仅贻误党的事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会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甚至走入歧路。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人口多、底子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省情没有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心思用在加快发展上,把精力用在为民造福上,把智慧用在求真务实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象马克思说的那样“并不显赫于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三)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权力。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属于公共权力,只能用来管理社会,为人民服务。张海钦长期位居重要领导岗位,却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特别是通过干部提拔使用、调整工作等方面收受贿赂问题相当突出。张海钦在任周口市、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期间,一些人为了得到提拔重用,不惜重金向张海钦行贿;张海钦接受贿赂后,往往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程序,随意提拔调动干部。张海钦案件警示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一种责任,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权力是一种信任,党和人民把一定的权力托付给你,这是对你的充分信任和期望,必须信守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承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做到仰不负党,俯不愧民;权力是一种奉献,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也是一种奉献和付出的过程,把掌权用权寓于对人民、对事业、对社会的奉献之中;权力也是一种约束,如果把握不住自己,就会有很大的人生风险,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诱惑,领导干部只有时刻把握住自己,经常约束自己,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才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监督是对干部的约束,更是对干部的关爱。领导干部手中有权,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事实证明,主动接受监督的干部一般较少犯错误,拒绝接受监督的干部很容易走向腐败。张海钦一向以“改革者”自居,工作独断专行,喜欢我行我素,霸气十足,自己说了算,在很多重大问题上既不主动接受别人监督,也没有人敢监督,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他身上吸取教训,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摆正个人和组织、个人和群众的关系,真心实意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积极主动地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要自觉执行党内监督制度,时刻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做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
        (五)领导干部要谨慎交友。朋友的好与坏,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谨慎交友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决定了领导干部交友绝非个人小节,而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从张海钦案件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个人利益主动与他拉近关系,大肆行贿张海钦,使其最终不能自拔,陷入行贿者早已挖好的陷阱中,教训十分惨痛和深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坚持正确的交友原则,做到慎交友,交益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心中应该有杆秤。对于那些怀着各种动机与自己交往的“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他们所送的“人情”、表达的心意一定要学会拒绝。

      日前,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依法判处河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经审理查明:1994年至20078月,被告张海钦利用其担任周口市市长、省水利厅厅长等职务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利用其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633.8万元、美元9.8万元、购物券1.5万元。
      张海钦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现有家庭财产及支出与其合法收入和违法犯罪所得之差,有价值人民币572.689638万元、美元7.8851万元及港币1.04万元的财产,本人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
      鹤壁中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海钦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利用其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非法收受财物,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且数额特别巨大,其作为高级领导干部,所犯罪行严重破坏了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败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声誉,犯罪情节特别严重。被告人张海钦对其巨额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部分,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经查证也无合法来源的根据,其行为亦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鉴于张海钦积极退还全部赃款,认罪态度较好,可从轻处罚,故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宣判后,被告人张海钦服判,表示不上诉。

      案例二:赵金昭,男,19523月生,洛阳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经查,赵金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学校建筑企业贿赂合计人民币9.5万元。省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赵金昭在高校从教20多年,曾任中共洛阳嵩县县委书记、洛阳市委副秘书长。

      案例三:桂受益,男,周口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汉族,19477月出生,湖北襄樊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19839月任新乡市教育局高招办主任,19854月任新乡市计生委办公室主任,19891月任新乡师专总务处处长,19925月任新乡师专副校长,20005月任许昌师专校长,20028月任周口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经查,桂受益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合计人民币80余万元,长期与一名女性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省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四:张阳喜,男,19553月生,安阳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经查,张阳喜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为他人提供便利,收受贿赂合计90余万元人民币,5万美元;在节日、孩子结婚期间多次收受他人所送礼金3万元、6万元代金券。省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条: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长吴齐在总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下一条:学院纪委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

      关闭

    版权所有:河南体育学院监察审计室 建议使用IE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银河街2号